第十章 合理利用規劃
- 發布時間:2019-07-17 10:26
- 來源:
第一節 規劃原則
一、保護優先原則
濕地公園內的合理利用項目的開展必須在確保濕地生態環境及
濕地資源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實施,注意科學、適度地開展生態旅游和
游憩項目。
二、寓教于樂原則
注重休閑游憩與濕地科普宣教的結合,通過濕地生態功能展示、
參與體驗性活動的設計等,使社會公眾在游玩中親近和了解濕地。
三、結合文化原則
同地域文化相結合,充分利用長白山地區的人文歷史資源,將朝
鮮族文化、滿族文化、森林文化等元素納入其中,提升公園文化底蘊。
四、區域發展原則
將濕地公園的發展與社區經濟發展相結合,帶動周邊經濟,提升
區域內群眾生活質量,促進地區經濟的協調持續發展。
五、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充分結合濕地公園內土地利用現狀,靈活布設各類設
施,最大程度的降低合理利用活動對濕地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94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第二節 規劃目標
將濕地資源與地域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科學布設濕地觀光、觀
鳥、濕地可持續利用展示等生態旅游項目,使濕地保護恢復與濕地科
普旅游有機統一、協調發展,在吸引多層次、多類型客源前來游賞的
同時,提高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及熱情。
第三節 合理利用方式
一、上位規劃發展定位
濕地公園合理利用規劃中,對資源利用的具體形式,應與相關上
位規劃對區域旅游發展定位相協調,區域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相關
上位規劃及定位包括:
1、吉林省旅游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
《綱要》提出“提升生態旅游、強化休閑度假旅游、促進入境旅
游”的發展戰略。池北區依托長白山優良的生態旅游資源和發展冬季
冰雪旅游、度假休閑旅游的優勢,發展濕地生態旅游。
2、《長白山保護與開發總體規劃(2006-2020)》
該規劃將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發展定位為:以歐亞大陸北半部典型
自然綜合體為特征的世界自然保留地、國際 A 級保護區;以火山地
質、水文、氣象、物種基因庫和垂直植物景觀帶為核心的科研科普基
地;以“觀賞樂園、避暑勝地、冰雪世界、休閑天堂”為主題的世界級
旅游目的地;以林下產品、礦(泉)產品、綠色食品、中草藥加工為
重點的生態經濟示范區。
95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3、《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池北分區規劃修編(2009-2020)》
該規劃將池北區旅游發展目標設定為: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
設小康社會,依托長白山獨特的自然資源,貫徹旅游興區戰略,改善
旅游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把池北區建設成為經濟、社會、環境
協調發展的長白山旅游服務基地和獨具特色的旅游城市。
4、《長白山保護開發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修編(2011-2020 年)》
根據《吉林省旅游資源評價與分析研究》的成果,吉林省旅游資
源呈“六簇群”的分布格局,長白山簇群區突出了火山地貌景觀、冰雪
風光特色、療養度假、民俗風情、科學考察等特色。
該規劃將池北區旅游發展定位為: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天池及
其他重要自然資源為核心吸引物群,以自然旅游為主導、文化旅游為
支撐,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運動等功能為一體,環境、社會、
經濟協調發展的世界級生態旅游度假目的地。
二、資源利用方式規劃
濕地公園資源利用方式在遵循保護自然資源、科學利用的原則
下,以濕地資源為基底,將濕地景觀與觀光游覽相結合、將濕地知識
與教育展示相結合、將濕地文化與民俗文化相結合、將濕地利用與親
水體驗相結合,發揮公園休閑游憩、參與體驗、科普宣教等多重功能。
規劃將濕地公園納入長白山地區以長白山保護區為核心、外圍區
域聯動的“一心、三環、八區”旅游的大版圖之中,同時結合城市慢
行系統,規劃濕地公園與池北區、長白山地區旅游景點的適度聯接,
形成不同層面的特色游覽路線:
96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1)長白山(北坡)觀光之旅
濕地公園——地下森林——綠淵潭——小天池——火山溫泉群
——長白瀑布——岳樺林景觀帶——高山苔原帶——天池—-峽谷浮
石林—虎林園--長白山自然博物館。
2)池北區特色生態之旅
天池生態觀光——濕地公園——美人松公園——長白山博物館
——前川村林場——槽子河生態農莊——孤頂子村傳統木屋等。
3)池北區城市騎行之旅
街心公園——美人松公園——濕地公園—長白山博物館。
第四節 區內游覽主題及項目策劃
根據濕地公園功能分區、土地利用現狀及資源分布情況,規劃將
濕地公園內游覽主題分為濕地休閑體驗之旅、濕地文化品味之旅、濕
地科普感悟之旅三部分,并結合每個主題設置相應的游覽項目。
1、濕地休閑體驗游
(1)游客服務中心
游客服務中心位于北部管理服務區內,面積為 1200m
2
。游客接
待、咨詢投訴、餐飲休憩、公園全景影像展示、游客集散等。
(2)濕地花園
濕地花園位于合理利用區西部,面積 1.46hm
2
。種植長白山地區
適生水生花卉,如睡蓮、紫萍、慈姑等,結合木棧道及附近景觀,打
造花間尋幽之感。同時,延伸功能,適度開展寫生繪畫、婚紗攝影等
97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活動。
(4)濕地茶室
合理利用區結合木棧道修建濕地茶室,共 2 處,面積各 50m
2
。
茶室供游客休息和茶餐,可品嘗長白山地區特有的養生茶品,如刺五
加茶、長白山人參茶等。
(5)觀鳥屋
觀鳥屋位于宣教展示區,建筑面積為 40m
2
。通過懸掛濕地公園
內常見鳥類圖譜,圖文并茂介紹公園內常見濕地鳥類習性及特點等,
普及鳥類知識。
(6)木棧道
濕地棧道圍繞濕地公園內各類景觀修建,棧道長度 2.3km。供游
人與濕地景觀近距離接觸,慢行觀景、休閑健身,充分感受大自然的
氣息。
(7)觀景平臺
觀景平臺在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內修建觀景平臺 8 個,每個
20m
2
。結合水面風光,適度設置觀景小平臺,供游人領略濕地水波蕩
漾、花草叢生、的秀麗美景。
(8)葦叢景觀
葦叢景觀位于景觀大道南段西側,面積為 1.36hm
2
,以打造幽深、
自然、野趣為主要目的。通過恢復大面積的蘆葦種植,以及配植不同
觀葉、觀花、觀草植物,借助濕地恢復建設成果,通過木棧道和觀景
平臺來展示沼澤濕地植被景觀。
98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2、濕地文化游
(1)科普宣教館
科普宣教館位于宣教展示區南部,科普宣教館面積為 1200m
2
、
通過文字、圖片、標本、模型、光電影像等形式,并配合互動體驗的
參與方式,調動游客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實現濕地知識的宣傳教育。
(2)濕地宣教長廊
濕地宣教長廊主要在宣教展示區沿木棧道設立,長度 500m。通
過圖片、文字、攝影作品、美術作品民俗文化成果展示等,向公眾介
紹濕地資源、展現濕地景觀,宣揚濕地文化。
(3)濕地植物園
濕地植物園位于宣教展示區東側,占地面積為 4.51hm
2
。選取十
字花科、千屈菜科、莎草科等植物,以及落葉松、紅松、云杉、白樺
等適生樹種,打造以長白山地區濕地植物優勢種為主的宣教性主題植
物園。
(4)民俗文化廣場
民俗文化廣場位于合理利用區中部,占地面積為 0.92hm
2
。通過
設置觀演用地、定期舉辦節慶活動、游客參與互動等方式,展現地域
民俗特色,將濕地文化同當地歷史文化有機結合。
(5)濕地民俗文化展示園
濕地民俗文化展示園位于宣教展示區北部,游客服務中心南,占
地面積為 2.60hm2。通過農耕用具實景展示、水稻田種植景象實景展
示、農耕人物雕塑展示、朝鮮族漁獵文化圖片文字展示、以及長白山
99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地區狩獵文化的展示等,展示長白山地區特色民俗文化。
3、生態科普感悟游
(1)步行游覽
步行游覽主要利用宣教展示區內木棧道、游步道游覽,可觀賞森
林景觀、散步游憩、慢行觀景等,將濕地生態科普宣教設施與森林健
身,森林療養等相結合。
(2)騎行游覽
騎行游覽主要利用景觀路及宣教展示區主干道騎行游覽,將濕地
生態科普宣教設施與自行車觀光體驗、休閑健身等相結合。
第五節 環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預測
環境容量是指在保證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質量不下降,生態環
境不退化,生物物種多樣性指標不降低的前提下,滿足游客舒適、安
全、衛生、方便的旅游需求,在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其環境空間
所能接納的游客數量。
一、環境容量
本規劃采用線路法對濕地公園環境容量進行測算:
計算公式:Da=Dm×(T/t),Dm=L/a
其中,Da——日環境容量,單位為人次;
Dm——瞬時環境容量,單位為人次;
T——濕地公園開放時間,單位為 h;
100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t——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單位為 h;
L——游覽路線長度,單位為 m;
a——游客之間的適當距離間隔,單位為 m/人。
具體測算:
濕地公園中 L=12200m,T=8h,t=4h,a=15m/人。根據上述公式,
得出濕地公園游覽線路的環境容量是 1627 人/日,年環境容量是 59.38
萬人。
二、客源市場定位
池北區作為長白山景區的主要接待客源地,客源吸引力將越來越
大。濕地公園位于池北區東南部,距長白山機場 60km,公園西側緊
挨主要通道公路,交通便利。
1、客源市場現狀分析
濕地公園的游客主要來自國內,而國內游客又主要是依托池北區
客源及其周邊縣份居民的直接層次游客。
2、客源市場定位
根據濕地公園客源市場結構及特征,綜合考慮客源市場占有率、
增長率及客源市場經濟收入水平、客源地旅游者行為偏好等因素,按
客源地和客源類型將濕地公園的客源市場進行定位,具體見表 10-1、
10-2:
表 10-1 吉林長白山堿水河濕地公園客源市場定位(按客源地)一覽表
市場等級 客源區域 定位說明
基礎客源 長白山景區游客及 大部分長白山景區游客會選擇在池北區居住,可帶動
101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市場等級 客源區域 定位說明
池北區居民 濕地公園游客量;池北區居民生活休閑需要。
東北三省、京、津、 區位優勢及便利的交通條件,可促進客源市場的發展
目標客源
華北地區及韓國等 和壯大。
長三角、珠三角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游及周末游已成為主
機會客源 區、港澳臺地區、日 導旅游方式。南、北景觀差異以及長白山旅游發展的
本、東南亞、歐美等 影響將為濕地公園游客數量的提升創造機會。
表 10-2 吉林長白山堿水河濕地公園客源市場定位(按客源類型)一覽表
客源型 市場群 定位說明
游憩觀光是人們去往自然景區的基礎體驗,對于忙碌于都市生
濕地觀光型 大眾市場 活的人們來說,親近自然、享受恬淡安逸的休閑時間是一項基
本需求。
濕地公園擁有典型的森林沼澤濕地景觀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可與池北區中、小學校合作,將濕地公園作為學生課外學習和
科普教育型 學生市場 環境教育的課堂。通過設計科普宣教主題活動,系統地向青少
年學生展示濕地的形成與演變、功能價值、生物多樣性、環境
保護。
濕地公園面積適宜,區域內濕地類型豐富,有河流、森林沼澤、
科學考察型 專家市場 灌叢沼澤、草本沼澤等,且有眾多珍稀野生動植物分布,便于
開展科學研究,極具科研價值。
濕地公園可與觀鳥協會、攝影家協會、藝術家協會等組織合作,
藝術愛好
藝術創作型 舉辦攝影(鳥類、自然風光等)大賽、濕地公園藝術展等特色
者市場
主題文化活動,吸引眾多藝術人事前來。
利用朝鮮、滿族等民族的鄉土文化,可開展滿族習俗展示、鄉
文化體驗型 大眾市場
土手工藝品展銷、地方民俗活動再現等文化體驗活動。
三、合理游客容量預測
游客容量是依據測算的旅游環境容量,結合旅游設施、接待條件、
服務水平等因素,測算實際應控制的游人規模。
1、理論日游客容量預測
計算公式:G 日=(t/T)D 日
其中,G 日——日游客容量,單位為人次;
D 日——日環境容量、單位為人次;
t——連續游覽完景區所需要的時間,單位為小時,、;
102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T——游完全景區最舒適合理的時間,包括休息等非游覽時
間,單位為小時。
計算過程:
D 日=1627 人/日,t=1.0,T=2.5
根據上式,計算得出理論日游客容量為 651 人次。
2、年游客容量
計算公式:G 季=G 日×N×K
G 年=G 旺+G 平+G 淡
其中,G 日——日游客容量,單位為人次;
G 季——景區旺、平、淡季游客容量,單位為萬人次;
G 年——全年游客容量,單位為萬人次;
N——淡、旺、平季適游天數,單位為天;
K——淡、旺、平季旅游系數。
根據濕地公園的氣候特點和可開展生態旅游區域的景觀,公園旅
游旺季為 5 月~10 月,計 184 天;平季為 2、3、11 月,計 89 天;
淡季為 1、4、10 月,計 92 天。按照旺季以理論日容量的 90%,平季
以理論日容量的 50%,淡季以理論日容量的 20%進行計算,公園年
合理游客容量為 14.87 萬人次。
四、游客規模分析
綜合考慮濕地公園性質、資源特色、可游覽面積、旅游項目等因
素,按照一定的權重和遞增比例計算出規劃期內每年的游客規模。
103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根據現有資料預測估算,估計濕地公園 2014 年接待游客數約為
7 萬人次。到 2017 年,年游客數量達到 13.1 萬人次;到規劃期末(2018
年),年游客數量達到 14.41 萬人次,小于濕地公園年游客容量,是
可以接受的。
具體見表 10-3。
表 10-3 吉林長白山堿水河濕地公園游客規模預測一覽表
年份 遞增率(%) 增加人數(萬人次) 年游客數(萬人次)
2014 —— —— 7
2015 30 2.1 9.1
2016 20 1.82 10.92
2017 20 2.18 13.1
2018 10 1.31 14.41
第六節 旅游線路規劃
以濕地公園主入口、次入口為起點,規劃 3 條園內游覽線路:
1、線路 1:
主入口——入口廣場——茶室——民族文化體驗廣場——濕地
民俗文化展示園——濕地花園——水生植物凈化園——木棧道——
濕地植物園——觀鳥屋——科普宣教館——濕地宣教長廊——次入
口。
2、線路 2:
主入口——入口廣場——民族文化體驗廣場——自行車綠道
——木棧道——觀景平臺——濕地花園——茶室——水生植物凈化
園——濕地植物園——觀鳥屋——科普宣教館——濕地宣教長廊
104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次入口。
3、線路 3:
次入口——次入口廣場——濕地宣教長廊——濕地觀景平臺
——科普宣教館——觀鳥屋——濕地植物園——水生植物凈化園
——濕地花園——觀景平臺——木棧道——民族文化體驗廣場——
濕地民俗文化展示園——茶室——入口廣場——主入口。
第七節 旅游設施規劃
一、餐飲服務
根據濕地公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有關規定,其餐位依據中午用餐
人數計算,因為公園緊鄰池北城區,可滿足絕大部分游客餐飲需求,
故公園內預期用餐游客分流較多,擬定 30%的游客在公園用餐。園區
北部的游客服務中心、茶室以及公園內部流動小吃服務站基本可解決
游客餐飲需要。
二、環衛設施
1、垃圾收集設施
在濕地公園主次入口、合理利用區、宣教展示區配置數量適宜、
材質環保、外形與環境相協調的垃圾箱。按照人流密度合理配置,沿
主要干道、游步道每 100m 設置分類垃圾箱一個,共 120 個。合理制
定垃圾回收時間,將垃圾箱中廢棄物運往附近的垃圾回收站進行統一
處理。
105吉林長白山堿水河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13-2018)
2、生態廁所
公廁設計應符合旅游廁所建設的有關標準規范。應布設于交通方
便和游人活動頻繁之處,并設立指示標牌。規劃在濕地公園內建廁所
4 座(不包括濕地管理局及游客服務中心內配套廁所),采用較為先
進的微生物處理技術,增設無障礙設施及殘疾人士專用蹲位,每座廁
所的建筑面積為 80m
2
,方便游客使用。
三、休息設施
沿公園內游步道和電瓶車游道沿線設置一定數量的木質長椅或
小型休憩廣場,以供游人小憩。在游道兩側風景優美、視野開闊的地
段,設置觀景平臺,以滿足游客休息及娛樂的需要。
四、醫療設施
濕地公園建成后,如果游客在區域內遭遇了突發的意外情況,要
保障其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規劃設立小型醫療站一個,配備基
本的醫療設備和常用藥品。
- 第一章 總論2019-07-17 10:17
- 第二章 基本情況2019-07-17 10:19
- 第三章 濕地資源2019-07-17 10:22
- 第四章 濕地公園建設的必要性...2019-07-17 10:23
- 第五章 總體布局2019-07-17 10:23
- 延邊州與長白山管委會暢談合...2016-12-14 12:00
- 2017長白山國際冰雪嘉年華活...2016-12-12 12:00
- “冰雪群英匯”產業高峰論壇舉行2016-12-10 12:00
- 首屆中國·吉林國際冰雪旅游...2016-12-10 12:00
- “冬季到吉林來玩雪”主題旅...2016-12-09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