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
轄區屬于受季風影響的溫帶大陸性山地氣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氣候的特點外,還有明顯的垂直氣候變化。總的特點是:冬季漫長凜冽,夏季短暫溫涼,春季風大干燥,秋季多霧涼爽。年均氣溫在-7℃至3℃之間,7月份平均氣溫不超過10℃,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20℃左右,最低氣溫曾出現過零下44℃。年日照時數不足2300小時。無霜期100天左右,山頂只有60天左右。積雪深度一般在50厘米,個別地方可達70厘米。年降水量在700—1400毫米之間,6—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云霧多,風力大,氣壓低,是長白山主峰氣候的主要特點。尤其是夏季,風云莫測,變化多端。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269天,年平均風速為11.7米/秒。年霧凇165天,山頂霧日265天,年均日照數只有100天左右。
長白山獨特的氣候具有極大的體驗價值,是構成當地旅游資源特色的重要內容。
地質地貌
本區的長白山處于東亞大陸邊緣,瀕臨太平洋的強烈褶皺帶。遠在兩億年至七千五百萬年的中生代以前,就曾經過多次地殼變遷活動,形成古老的巖層。中生代經歷上億年的風雨侵蝕,形成一系列山間盆地。到了新生代,變成了一片波狀起伏的具有殘丘散布的準平原。隨著新生代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伴有火山的間歇性噴發,地殼發生了一系列斷裂、抬升,地下深處的巖漿大量噴出地面,構成玄武巖臺地。第四紀到來之前,地殼運動進入一個新的活動時期,火山活動趨于活躍,由原來裂隙式噴發轉為中心式噴發,噴出的熔巖和各種碎屑物堆積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巖高原和臺地上,筑起了以天池為主要火山通道的龐大的火山錐。
高清分析圖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轄區地貌為典型的火山地貌。隨海拔自下而上主要由玄武巖臺地、玄武巖高原和火山錐體三大部分構成。區內海拔高差近2000米。在廣闊的玄武巖臺地和玄武巖高原上是火山錐體——長白山主峰。長白山是一座復合式盾狀的休眠火山(距最近一次噴發時間約300年)。山頂環繞著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16個,陡峭險峻,雄姿各異。最高峰將軍峰在朝鮮境內,海拔2749米。中國境內最高峰是白云峰,海拔2691米。玄武巖臺地(又稱山前熔巖臺地)地域面積比較廣闊,海拔在1000米以下,相對高差200米,地勢比較平緩。玄武巖高原(又稱山麓傾斜高原)介于玄武巖臺地和火山錐體之間,是比較明顯的傾斜地帶,地面坡度一般在10度左右,海拔約在1000—1800米之間,是陡峻的火山錐體向玄武巖臺地的過渡地帶。
長白山已入選“國家火山地質公園”,其獨特的火山地質地貌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是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重要材料,是揭示地球生物形成演變的重要論據。
土壤
該區的土壤受地貌、母質、植被和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呈垂直帶譜分布,自下而上大體可分為山地暗棕壤土、棕色針葉林土、亞高山疏林草甸土和高山苔原土。
山地暗棕壤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熔巖臺地上,成土母質為殘積物、坡積物和湖積物,土壤質地較粗,結構疏松,排水良好,上層大于50厘米。植被以紅松闊葉林為主。
棕色針葉林土分布在海拔1150—1800米之間的坡地高原上,母質為玄武巖、花崗巖風化物,上部覆蓋有火山灰。植被以云、冷杉為主,混生有岳樺及長白落葉松。土層較薄,多在20—30厘米。
亞高山疏林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800—2100米的火山錐體的下部,母質為粗面巖、粗面角礫巖和流紋巖。植被以岳樺矮曲林為主,伴生少量耐寒的長白落葉松,低洼及溝谷處有赤楊分布,土層較薄。
高山苔原土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上的火山錐體周圍。土壤母質主要是角礫巖、粗面巖和玄武巖。植被只有矮小的灌木、草本和地衣、苔蘚等。植物生長期短,有機質分解特別緩慢,大量積累,形成泥炭質。土層很薄,剖面層次不明顯。除上述有規律的地帶性土壤外,非地帶性土壤主要有白漿土、沼澤土和草甸土等。
水文
轄區內的長白山是圖們江、松花江、鴨綠江三大水系的發源地。
水系分布圖
第二松花江是松花江主干流之一,它有南、北兩個發源地,南源為頭道江,北源為二道江。頭道江匯集了長白山西坡的各條支流,在保護區內的主要支流有漫江、錦江、梯子河、大沙河、小沙河、松江河、槽子河等。二道江匯集了長白山北坡的各個支流,在保護區內的主要支流有頭道白河、二道白河、三道白河等。其中,二道白河直接發源于長白山天池,是第二松花江的正源。鴨綠江發源于長白山天池南麓,在管委會轄區內的主要支流有十五道溝河、十九道溝河和二十三道溝河。圖們江源于長白山天池東麓,干流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全區河流年平均流量240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347萬千瓦。
長白山是吉林省乃至東北區的水系發源地,保護水源,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植被
區內植物屬長白山植物區系,生態系統比較完整,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區內植被主要以紅松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岳樺林、高山苔原等組成,并從下到上依次形成五個植被分布帶,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
紅松闊葉林帶處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玄武巖臺地上。地勢平緩,氣候溫濕,植物種類繁多,結構復雜,層次不甚清晰。喬、灌、藤、草、蕨等在這一植物帶中有多種分布。
針葉林帶位于海拔1100—1700米的傾斜玄武巖高原上。氣候冷濕,植物層次清晰,整齊高大。除針葉樹之外,伴生有槭樹、花楸等闊葉樹,林下灌木、草本種類較針闊混交林帶明顯減少。岳樺林帶在海拔1700—2000米之間,占據火山錐體下部,坡度陡,氣溫低,降水多,濕度大,風力強,樹木矮小彎曲。該帶代表樹種是岳樺,伴有散生的長白落葉松、東北赤楊、花楸等。灌木以耐寒種類為主。高山苔原帶處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火山錐體上部,氣溫低,濕度大。隨著海拔的增高,植物逐漸稀疏,種類逐漸減少,生長期很短。該帶植物矮小為匍匐狀,根系肥大,花序大型,色彩鮮艷,為典型的苔原植被類型。
森林資源
長白山森林資源可以劃分為原始林、過伐林和次生林三種類型。
原始林
原始林也叫原生林,是指沒有遭到人為破壞,發展到頂極并長時間保持其固有特征的森林,也是一種相對穩定而又在不斷消長變化中經常保持平衡的森林群落。原始林群落以紅松為優勢樹種的針闊喬木樹種有十多種,主要灌木則超過30種。
紅松林類型組:紅松是長白山林區組成紅松林的建群樹種,是長白山分布最有代表性的森林植被類型之一,它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 200米之間,散生的單株紅松可上升到海拔1 600米以上或下降到500米以下;云杉、冷杉林類型組:云杉與冷杉都有較高的耐陰性,由此所構成的暗針葉林也有相當穩定而獨特的群落外貌,常見的有與紅松形成的云、冷杉混交林,有時云、冷杉林中也遇到長白落葉松和楊、樺等陽性樹種,這些都是森林演替過程中的殘遺樹種;長白落葉松林類型組:長白落葉松是集中分布在長白山林區的特有樹種。其分布范圍也很廣闊。可劃分為山地、低山、沿岸或沼澤長白落葉松林4個不同類型;長白松林類型組:長白松樹干通直,色澤鮮艷,樹形優美,譽為“美人松”,是長白山特有樹種。它的天然分布區越來越窄小,僅限于長白山北坡,海拔500—1 600米的二道白河及三道白河沿岸南北狹長地帶,在海拔700—1 000米的二道白河鎮至火車站附近有小面積純林;落葉闊葉林類型組:落葉闊葉林是指以岳樺、鉆天柳為優勢樹種而構成的不同類型的原始林;
過伐林
過伐林也叫原生次生林,是介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間的一種過渡型森林類型。屬于不穩定的森林植被類型。分布廣、面積大、蓄積量也多,是長白山林區生產木材及林副產品的主要基地。長白山林區的過伐林可劃分兩個類型組。針闊葉混交林類型組:本類型組是長白山原始地帶性森林植被,即闊葉紅松林被“拔大毛”后遺留下來的一種森林植被類型;闊葉混交林類型組:本類型組是長白山闊葉紅松林遭到連續性破壞,殘留的以原生闊葉林為主的闊葉混交林組。
次生林
次生林是原始林經過采伐、火燒、開墾等人為或自然的嚴重破壞后,在極大程度上失去了地帶性森林植被的固有面貌,發生樹種更替,原始林中耐陰的針、闊葉樹種被楊、樺、蒙古櫟等陽性樹種所代替,重新生長起來與該地帶相適應的次生森林植被。分為6個類型組。
蒙古柞林類型組:改組是次生林中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森林植被群落類型組,大多數處于中、幼齡階段,正是生長旺盛期;楊、樺林類型組:楊、樺林是以楊樹科的山楊和樺木科的白樺為建群種以及由部分粉枝柳、毛赤楊所組成的各種森林植被類型;水、胡林類型組:水、胡林是以水曲柳、胡桃楸為主的各種森林植物群落類型,它是一種典型的落葉闊葉森林植物群落,從山上腹沿河流而下,江河兩岸常形成以兩者為優勢的硬闊葉混交林也是長白山次生林區常見的一種森林類型;雜木林類型組:雜木林是以槭屬與榆屬以及水曲柳、胡桃楸等硬闊葉樹為主的落葉森林植物群落,特點是具有多樣的復層結構;赤松林類型組:長白山林區的赤松林主要是赤松的兩個變型種,即長白赤松、灰果赤松,為建群種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類型;灌叢木類型組:由落葉闊葉灌木為建群種組成的各種灌叢植物群落,主要有3種,即胡枝子灌叢、毛榛子灌叢和杞柳灌叢。
野生植物資源
美人松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由于受地形、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的綜合影響,植物種類十分豐富,目前已發現的有2277種,分屬73目246科。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種;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種。
人參
高等植物中有36種珍稀瀕危物種。其中:人參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刺人參、巖高蘭、對開蕨、山楂海棠、瓶爾小草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長白松、長白柳、鉆天柳、水曲柳、朝鮮崖柏、黃波蘿、胡桃楸、天麻、黃蓍、野大豆、刺五加、草叢蓉、平貝母、松毛翠、牛皮杜鵑、苞葉杜鵑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省一級保護植物有紅松、偃松、鉆天柳、東北紅豆杉、西伯利亞刺柏等。這些植物或用材,或入藥,或食用,或用于綠化、觀賞、工藝等,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或科研價值.用材樹種主要有紅松、云杉、臭松、落葉松、水曲柳、胡桃楸、黃菠蘿、椴樹、色樹、柞樹、白樺、楓樺、榆樹、赤楊等。名貴藥用植物有人參、黨參、東北刺人參、黃芪、貝母、木通、細辛、天麻、瑞香、五味子、紅景天、云芝、靈芝、草叢蓉等。食用植物有山果類、野菜類、真菌類等,主要有山楂、山荊子、山葡萄、越桔、獼猴桃、榛子、薇菜、蕨菜、大葉芹、木耳、榛蘑,凍蘑、猴頭蘑、榆黃蘑等。
長白山地區現狀地區資源分布圖
野生動物資源
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目前已知有1225種,分屬于73目219科。其中,森林昆蟲害蟲6目48科387種;森林昆蟲天敵7目29科94種;圓口類1目1科3種;魚類2目4科8種,兩棲類2目6科13種,爬行類1目3科11種,鳥類18目48科277種;哺乳類6目19科58種;脊椎動物30目61科370種。
東北虎
在1225種野生動物中,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5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東北虎、金錢豹、梅花鹿、紫貂、黑鸛、金雕、白肩雕、中華秋沙鴨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豺、麝、黑熊、棕熊、水獺、猞猁、馬鹿、青羊(斑羚)、鶚、鳶、峰鷹、蒼鷹、雀鷹、花尾榛雞等。在這些動物中,藥用類15種,食用類14種,毛皮類2種,觀賞類1種。
水資源
長白山天池是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的源頭,其中松花江之源二道白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7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5.39立方米秒;圖們江多年平均徑流量為69.2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19立方米秒;鴨綠江多年平均徑流量81.0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58立方米秒。長白山作為三江之源,水資源豐富。
長白瀑布
礦產資源
長白山區復雜的地質條件,形成了豐富的礦藏。截至2000年底,吉林省有探明儲量的礦產增加到98種(全國為152種),長白山區有80種,固體礦產地368處,水氣礦產地132處,這些礦種劃分為9個工業類別。一是能源礦產:煤、油頁巖、鈾。二是黑色金屬礦產:鐵、錳、鈦、釩。三是有色金屬礦產:銅、鉛、鋅、鎳、鈷、鎂、鎢、鉬、汞、銻。四是貴金屬礦產:金、銀。五是稀有礦產、稀土、分散元素礦產:鋯、重稀土氧化物、磷釔礦、獨居石、鎵、鎘、硒、碲。六是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藍晶石、紅柱石、螢石、熔劑用灰巖、白云巖、石英巖、脈石英、耐火粘土。七是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硫(硫鐵礦、伴生硫)、電石用灰巖、砷、硼、磷、明礬石、泥炭。八是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壓電水晶、熔煉水晶、硅灰石、滑石、石棉、云母、長石、石榴子石、透輝石、沸石、石膏、冰洲石、寶石(橄欖石)、水泥用灰巖、制灰用灰巖、飾面用灰巖、泥灰巖(松花石)、玻璃用砂巖、硅藻土、高嶺土、陶瓷土、伊利石粘土、膨潤土、水泥配料用粘土、霞石正長巖、飾面用輝長巖、飾面用閃長巖、飾面用玄武巖、飾面用花崗巖、建筑用安山巖、浮石、火山渣、飾面用大理巖、水泥用大理巖。九是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
金屬礦產
長白山區探明儲量的金屬礦產共24種,即鐵、錳、鈦、釩、銅、鉛、鋅、鎳、鈷、鎂、鎢、鉬、汞、銻、金、銀、鋯、重稀土氧化物、磷釔礦、獨居石、鎵、鎘、硒、碲,礦產地148處。已經開發利用的礦種有鐵、銅、鉛、鋅、鎳、鎂、鉬、銻、金9種。
金
金礦是長白山區的優勢礦種。截至1999年底,吉林省黃金保有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3.21%,列第14位。其中長白山區擁有全省黃金儲量的88%以上。區內金礦有巖金、砂金及伴生金3類。
鎳、銅
鎳礦是吉林省的優勢礦種,儲量居全國第4位。長白山區集中了全省鎳礦儲量的99%左右,全省10處鎳礦有9處在長白山區。多伴生銅、鈷、硒、碲、硫等有益元素。
鐵
吉林省鐵礦儲量僅占全國第20位,長白山區集中了全省99.8%的儲量。鐵礦床類型有沉積變質型、沉積型、矽卡巖型、熱液型4類,以沉積變質型鐵礦床為主。
能源礦產
長白山區能源礦產有煤、油頁巖、石油、鈾、地熱。其中煤、油頁巖及鈾有探明儲量。在已有探明儲量的3種礦產中只有煤具有重要意義。吉林省煤的儲量僅占全國煤總儲量的0.21%,列全國第20位,產量為全國煤炭總產量的2%左右。預計遠景儲量達38.97億噸。長白山區煤儲量占全省總儲量的60%左右。
非金屬礦產
長白山區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品種齊全,分布廣泛。已有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0種,即硼、硫、磷、砷、電石用灰巖、明礬石、泥炭、藍晶石、紅柱石、螢石、熔劑用灰巖、冶金用白云巖、冶金用石英巖、冶金用脈石英、耐火粘土、石墨、壓電水晶、熔煉水晶、硅灰石、滑石、石棉、云母、長石、石榴子石、透輝石、沸石、石膏、冰州石、橄欖石寶石、水泥用灰巖、制灰用灰巖、飾面用灰巖、泥灰巖(松花石)、玻璃用砂巖、硅藻土、高嶺土、陶瓷土、伊利石粘土、膨潤土、水泥配料用粘土、霞石正長巖、飾面用閃長巖、飾面用輝長巖、飾面用玄武巖、建筑用安山巖、飾面用花崗巖、浮石、火山渣、飾面用大理巖、水泥用大理巖。其中硅灰石、硅藻土、泥灰巖(松花石)、橄欖石寶石、浮石、火山渣礦產占全國儲量一半以上。
硅藻土
硅藻土是吉林省的優勢礦種,儲量占全國的51.68%,居第一位。全省99.7%的儲量分布于長白山區。最早發現于琿春市春化鎮土門子。
硅灰石
硅灰石是一種新興工業礦物。吉林省硅灰石礦儲量居全國第一位,且遠景頗佳。長白山區硅灰石質量好,儲量大,遠銷歐洲、日本市場,被譽為“吉林天然低鐵硅灰石”。
火山渣與浮石
火山渣礦與浮石礦在吉林省惟有長白山區有探明儲量。火山渣是較浮石致密的偏基性的火山玻璃巖石,其化學成分近于玄武巖或安山巖。火山渣也是一種天然輕型建材,是輕骨料及輕骨料混凝土的原料。
石灰巖
長白山區石灰巖按用途可分為熔劑用灰巖、水泥用灰巖、電石用灰巖3類。熔劑用灰巖有8處產地,水泥用灰巖有19處產地(其中3處為共生),合計儲量占全省總儲量65.5%。電石用灰巖與水泥用石灰巖共生,全省電石用灰巖儲量均分布于長白山區。
石膏
石膏曾是吉林省的緊缺礦產,每年需從國內購進10余萬噸用于制水泥的緩凝劑及用于化工、制模、美術等方面。20世紀70年代省地質局第四地質調查所于通化市附近的東熱發現石膏礦后,結束了吉林省不產石膏的歷史,還為毗鄰的遼寧省找尋相應層位的石膏礦提供了線索。吉林省的石膏礦3處,大型2處、中型1處,均在長白山區。
其他資源
松花石
松花石是吉林省獨特的玉石礦產,系清朝雕琢御用松花硯的唯一石料,產在長白山區。松花石,在地質上稱為泥晶灰巖。因這種能制硯的巖石原產于松花江,故名松花石,制成硯而謂之“松花硯”。松花石硯早在明代就有少量生產。清代被列為宮廷用硯。
礦泉水
礦泉水是吉林省的優勢地下資源,類型全、質量佳、數量多、分布廣。按總流量統計居全國前列。長白山區的礦泉水按日涌水量計算,約占全省總量的70%以上。
長白山的礦泉水包括熱泉、溫泉和冷泉三種,在醫學上都有一定的醫療價值。熱礦泉主要位于長白山天池、撫松縣一帶,出露泉點較多,涌出量最大可達6465噸/日,水溫最高達78℃,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鈉型水。溫泉主要分布在長白縣、臨江縣等地,水溫一般20—40℃,具有從中心高溫向四周遞減到常溫水的變化規律,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鎂型。冷泉主要分布在安圖縣頭道白河一帶,泉流量最大達89.37噸/日,溫度僅為9℃,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鎂型水。
土特產品
松口蘑
薇菜
榆黃蘑